‌中国船用通风机产业加速技术升级

2025年4月11日,随着全球航运业对节能环保与安全性能需求的提升,我国船用通风机产业迎来技术革新浪潮。通过智能化设计、防爆技术突破及全场景应用拓展,国产船用通风设备正逐步打破国际垄断,成为船舶制造与运维领域的核心配套产品。

一、技术突破推动产品迭代

青岛欧森达船舶通风设备有限公司近期推出新一代 ‌CBGD系列防爆离心通风机‌ ,采用复合防爆结构与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,可满足舰船复杂舱室的通风需求,并通过 ‌CCS、BV、DNV等九大国际船级社认证‌ ,技术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‌。
针对高温作业场景, ‌船用焊接冷风机‌ 成为市场新宠。该设备通过快速降温与静音运行设计,可将船舱温度降低8-10℃,噪音控制在50分贝以下,有效改善船员作业环境,相关产品在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幅超120%‌。
此外, ‌货舱专用离心风机‌ 凭借防尘防水结构与模块化设计,实现货舱空气高效置换,单机通风量较传统型号提升30%,并支持远程智能调控,成为远洋运输船舶标配设备‌。

二、多元化场景应用拓宽市场

在民用船舶领域, ‌低噪声轴流通风机‌ 通过变频技术降低能耗,适配邮轮、客滚船等载客船舶,可将舱室空气置换周期缩短至15分钟/次,同时减少30%的电力消耗‌。
特种船舶方面, ‌水力驱动防爆通风机‌ 采用无电力传动设计,依托船用消防水系统动力源,确保危险品运输船在紧急状态下持续通风,安全性通过欧盟ATEX防爆认证‌。
冷链运输船舶则引入 ‌智能温控通风系统‌ ,通过湿度传感器与风机联动,实现货舱温湿度动态平衡,保障冷藏货物品质稳定性,相关技术已应用于中欧班列跨境冷链专线‌。

三、绿色节能驱动行业转型

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低碳技术,例如 ‌CBZ系列防爆轴流风机‌ 采用轻量化复合材料与永磁电机,整机重量减少25%,能效等级达到国家一级标准,适配甲醇、LNG等新能源动力船舶‌。
部分厂商探索 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‌ ,在风机顶部集成光伏板与微型风力发电机,实现设备自供电比例超40%,相关试点项目已在渤海湾科考船成功运行‌。

四、产业链协同强化国际竞争力

国内通风机制造商通过 ‌“设计-认证-服务”一体化模式‌ ,将产品交付周期压缩至45天,并建立全球24小时运维响应体系。以青岛欧森达为例,其产品已出口至东南亚、中东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,2024年海外订单占比突破35%‌。
与此同时, ‌智能诊断云平台‌ 的普及使风机故障率下降至0.2%/年。通过实时监测轴承振动、电机温度等参数,系统可提前14天预警潜在故障,大幅降低船舶停航检修风险‌。

行业展望
随着国际海事组织(IMO)能效新规的实施,高效节能型船用通风设备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。预计至2025年末,我国船用通风机市场规模将突破80亿元,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75%以上。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浙公网安备33108202000768号